本网讯(通讯员:张志超、谭亮亮、戴天芝)阳春三月,春阳暖照。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,新邵一中勇立潮头,于 3 月 24 日成功举办了邵阳市高中学校首届课博会(数学分会)。这场学术盛宴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县(市)的教研员和各高中学校190 余名数学骨干教师,他们共同探索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,为邵阳地区的数学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。
活动伊始,新邵一中教学副校长陈超前致简短欢迎词。随后,课博会便以同课异构的精彩形式展开,这一环节犹如一场教学艺术的对弈,展现出多元教学理念的碰撞与交融。上午 9:55,武冈二中的正高级教师霍华军与邵阳市三中的杨颖清老师就《正、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》这一课题,各自施展教学绝技。霍华军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,巧妙地将正、余弦定理融入到丰富的教学中,以小组探究的形式,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领悟数学的逻辑之美;杨颖清老师则以新颖的教学设计,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,课堂互动热烈,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。随后,邵东市一中的胡书红老师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、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提升等多个维度,对两堂课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点评,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反思视角,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。
下午的同课异构同样精彩纷呈,来自武冈市一中的湖南省特级教师、“一师一优课” 评审专家段贤校老师与新邵一中的石薇老师围绕高三复习专题课《解三角形》进行教学展示。段贤校老师的课堂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知识地图,他从基础定理的深度回顾,到典型例题的抽丝剥茧,层层递进,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,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。石薇老师则独具匠心,她将学生的解答过程现场展示,如同将学生的思维轨迹清晰定格。她通过对这些真实解题样本的深入剖析,引导学生发现问题、直面问题,并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。这种教学方式,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,更让学生在观察与反思中,深化了对解三角形知识的理解与运用,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湖南省周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、特级教师、正高级教师、新邵一中副校长周斌老师对这两堂课的点评犹如拨云见日。周斌老师认为这两堂课充分体现 “眼里有人、教学有术、育人有标”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,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,激发学生思维。习题选取具代表性,源于教材、联考及高考试题,通过一题多解、变式训练拓展学生思维,教学内容翔实,教学设计精准,知识点覆盖翔实,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。课堂氛围良好,实现数学育人功能。当然,两堂课也存在可优化之处,如课堂语言可更简练精准,对学生评价应多些赞赏鼓励,教学可更多融入信息技术及数学文化与数学史,以提升课堂效率与实现课程思政。
对于当下正在进行的二轮复习,周斌老师认为要明确指导学生抓审题、针对学情抓个别辅导的两个做法;坚持知识点记忆、小题限时训练、学生心理素质三个过关;避免走一轮复习老路、成套试题训练、迷信名校资料、个人喜好方向的四个重复。贯彻新高考数学指导思想,培养学生提新问题能力,强调规范书写,提高数学运算素养,助力学生突破学习瓶颈。
而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数学教研员朱红带来的微讲座《创新引领・共享优质教育 ——<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的实践研究> 之成果分享》,更是为本次课博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朱红教研员在讲座中,分享了一系列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,犹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教师们在教育创新道路上前行的方向。这些成果不仅凝聚了名优教师的智慧结晶,更蕴含着对数学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,为推动全市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此次宝庆首届课博会数学分会的成功举办,犹如一颗投入教育之湖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。它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广阔平台,促进了教学经验的深度分享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合,更对提升邵阳市高中数学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新邵一中在此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,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汇聚各方智慧,展现了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底蕴与积极探索精神。相信在这样的教育盛会的引领下,邵阳地区的数学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,培育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与卓越能力的数学人才。